2020年11月15日,金陵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19级学生参观宝船厂遗址,开展了主题为“访宝船厂遗址 体验科技推动科学进步”的实践教学活动。
宝船厂是南京海上丝绸之路遗迹中的重要遗址,创建于明朝永乐初期,为明朝皇家造船基地,郑和船队中很大一部分船只由该厂负责建造。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南京城区尚存七条作塘。目前只有四、五、六这三条作塘得以保存。现存遗址建有宝船厂出土文物展馆、郑和宝船复制展示,以及通向长江的闸门恢复展示。宝船厂遗址较好地保存了我国古代干船坞技术的精华部分,在干的作塘里面打上坚实的木桩,在木桩上建造船底和船舱部分;船建好之后,再引水进入作塘,利用水的浮力托起大船,再通过闸门开向长江,由长江驶入大海。郑和下西洋所乘坐的主船长度达到135米,是八十多年后哥伦布大探险乘坐船的6倍。干船坞技术的应用,使得在600余年前用木材建造远洋巨舰成为可能,节省了诸多人力物力,这一科技当时领先于世界。
本次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系列活动之一。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一边听取讲解介绍,一遍观看遗址和出土遗物。明初朱元璋建都南京,正是由于南京城对于财力、人力的汇聚,才有了干船坞技术的登峰造极。基于政治宣传的目的,明朝需要派出庞大的使团出使海外,也正是对远洋巨舰的现实实践需要,才催生了干船坞技术的进一步提炼和发展,这集中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参观宝船厂遗址的过程中,我们赞叹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渗透性要素,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干船坞技术与劳动者结合,成就了一大批技艺精湛的工匠;干船坞技术同生产资料的结合,展现为遗迹当中设计巧妙的无护坡作塘;干船坞技术与劳动对象结合,铸就了长达百米余的宝船。科学技术无疑是我国古代史上最伟大的航海事业——郑和下西洋的重要支撑,科学技术还推动了中国同周围国家的交通交流。在参观游览过程当中,结合现场教学,同学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中的诸多知识都有了融汇贯通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