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课程设置 > 正文
课程介绍
2023-01-21 16:19:30     点击数量:     【字体: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介绍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隶属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本课程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为主线,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珍惜历史机遇,胸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法治思维,增强法治意识,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校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安排在大一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设。总课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课时40学时,实践课时6学时,答疑考核2课时。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案包括:笔尖上的感恩、“移动法庭”、校园调查、“学生讲师团”、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实践、“微公益,点亮大学生活”、行走南京等等,以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思并重,切问笃行,真正做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内化为担当的自觉,外化为实际的行动。

本门课的教材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介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大学本科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其内容和性质上看,该课可以看成是《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思想概论》三门课程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延伸。从2018年起,该课程总课时调整为48学时,共计3学分。

20053月,中宣部、教育部发出《关于印发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规定从06-07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在全国高校四年制本科生中,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使之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构成完整学科体系。

2023年,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二十大精神,中宣部、教育部组织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进行了修订。此次修订重点在第十章。第十章主要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历史。其下限由原教材的20217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延伸到202210月党的二十大召开。在框架保持三节不变的情况下,将第二节标题“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调整为“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第三节标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调整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各节中的目和子目也相应作了较大修改和调整。

《中国近代史纲要》主要讲述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怎样选择了改革开放。我校的课程历史沿革和全国高校保持了同步,现在正在按照“05新方案”及2023版新教材实施教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介绍

一、课程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根据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而开设的一门面向全校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必修课,是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之一,48学时,计3学分。

二、课程发展历史沿革

1998年,中宣部、教育部根据党中央讨论决定的“两课”课程设置新方案,印发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本科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新方案,由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等课程组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我校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方案开设课程,所使用教材都是教育部组编的教材。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新方案,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一脉相承性,我校在总结多年来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该课程的教育教学进行不断探索,包括课程体系、课时整合及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方法与考试考核方法的全方位改革,从提高实际教学效果的目的出发,注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成果之间的衔接,做到结构合理、减少重复,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通过向学生简单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一些经典论述,较为全面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帮助学生准确地、系统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育人主渠道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根基,其任务就是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教育,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讲清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打牢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哲学理论基础,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介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该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一方面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自觉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使他们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概论》课程每上半年为大二年级学生开设,从2018年起,总课时调整为80学时,共计5学分。在课程教学设计中严格遵照教育部规定,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过去、现在与未来相连接,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教学原则;授课方式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辅以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播放录像或教学电影、课堂讨论、辩论、实地调研、参观展览或博物馆、组织乡村振兴建设考察,开展学生课题研究等。实践环节坚持菜单式选题,既“品种丰富”,又卓有成效,实践成果固化并留存为教学档案。

成绩考核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法。平时考勤、课堂表现、小论文、辩论、调研、简报、实践方案等教学实践环节占40%,期末试卷成绩占6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介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是根据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设立的,是我国高校大学生重要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成绩考核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法。平时考勤、课堂表现、小论文、辩论、调研、简报、实践方案等教学实践环节占40%,期末试卷成绩占60%。

开设本课程,是为了使大学生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对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有更加切实的帮助。

一是努力掌握基本理论。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和基本观点,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自信。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树立历史观点、世界视野、国情意识和问题意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理论思考习惯。不断提高理论思维能力,以更好地把握中国的国情、中国社会的状况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


学校首页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新闻中心 | 党群工作 | 教学工作 | 学科科研 | 安全教育 | 下载专区

版权所有:金陵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技术支持:南京联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99号  联系电话:025-86188186;  传真:025-86188186;  邮箱地址:szb@jit.edu.cn

在线人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