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教学资源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课程介绍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介绍
2023-09-06 19:55:27     点击数量:     【字体:

一、课程性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是教育部确定的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之一,是全国普通高校本科各专业学生的通识必修课,是一门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课程。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系统讲解,使学生在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不断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特别是能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单纯传授知识的层次上,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本课程有利于学习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也将为专业课的学习提供方法论。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国情、民情、党情,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落实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通过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服务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系统教学,主要实现三大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就是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社会基本矛盾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方法、阶级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

2)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各部分的重要理论、重要概念。如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3)认知马克思主义理论各部分的关联性,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把握。

2、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2)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包括战略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底线思维能力。

3)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及其他课程提供方法论指导。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也就是说,要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要尊重人的价值,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3)培养学生政治素质,引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政治方向,建立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政治信仰。

三、课程教学基本原则

1.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并重原则

本课程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分三大板块组成,教师要把三个组成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揭示其内在逻辑联系,从总体上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学生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科学认识;在讲解具体概念、具体理论时,要讲清科学内涵、内在逻辑。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讲课过程中要融入最新的国家的大政方针,要使学生认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高校意识形态乃至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2.精炼性与实效性兼顾原则

课程教学要在固定时间完成,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提炼与区分,基础内容应该重点讲解,提高内容与拓展内容可根据学生情况,有选择性讲解;在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立场、观点时要讲清、讲透、讲精,力争让学生入脑、入心、践行,取得实效。

3.教师教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原则

课程授课要改革空洞说教、一味灌输的教学模式,坚持与时俱进,优化教学方法,把教师教授与学生参与结合起来。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考虑使用讨论法、学生主题报告、课堂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4.理论与实际联系原则

本课程是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要使教学内容充满亲和力,讲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方法。



学校首页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新闻中心 | 党群工作 | 教学工作 | 学科科研 | 安全教育 | 下载专区

版权所有:金陵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技术支持:南京联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99号  联系电话:025-86188186;  传真:025-86188186;  邮箱地址:szb@jit.edu.cn

在线人数 0